仲夏时节,惠水县好花红镇小龙村粮油加工厂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搅和水泥、涂抹瓷粉、铺涂地漆、清运垃圾……建设工人们脚不沾地、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好花红镇小龙村粮油加工厂里,建设工人有序忙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蕊 摄)
“加工厂主要负责大米的筛查、选色、包装,预计7月投运后月加工大米能达到30吨。”好花红镇甲戎社区主任张隆海介绍,粮油加工厂于2022年底正式建成,由于订单不稳定,加工厂一度停滞。全县只有8个粮油加工厂,但“金钵钵”却没有让小龙村获得良好的收益。直至今年3月,才迎来转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助“借鸡生蛋—滚动发展—壮大规模”的模式,连续两年收入超100万元、斩获县级表彰“头牌”的好花红镇吉安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3月,好花红镇党委乘时乘势,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探索创新以“吉安模式”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发展方式。
何为“吉安模式”?还得从2019年说起。
2019年,时任吉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隆海和村“两委”组织发动村合作社向农户收购鸡蛋进行集中孵化鸡苗,以订单收购协定,分发给农户喂养,借鸡生蛋、循环养殖、滚动发展,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增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形成。2022年吉安村通过统购统销、订单农业等举措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42万元。
好花红镇吉安村鸡苗孵化基地。
从2017年开始驻村到2022年底离任,作为吉安村驻村5年的第一书记,张隆海无疑是吉安村蝶变的最佳见证者,他也深知吉安发展的桎梏:吉安村距离县城37公里,位于深山区,土地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受限。他和村“两委”在探索吉安村产业发展时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借助土鸡蛋、羊肚菌等,吉安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大宗产品仍旧通过代加工厂供应,在产能超负荷时,面临无货可供的境地。
小龙村位于10万亩涟江大坝核心种植区,粮油、蔬菜等物产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且建有粮油加工厂,是吉安村联合发展的最优选择。
优劣互补、强强联合。在好花红镇党委的统筹推动下,吉安村、小龙村党组织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吉安村出资、小龙村出地,两个村一拍即合。4月,吉安村入股小龙村70万元,用于建设完善小龙村粮油加工厂设备和基础设施,推动形成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实现农产品变商品。
好花红镇小龙村粮油加工厂内的色选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蕊 摄)
合作社也从单向发力变成合力推动,通过共融、共享、共建,吉安村和小龙村整合市场、产业链和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小龙村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借鉴“吉安模式”,统一收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带动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截至目前,吉安村和小龙村已与50余户群众签订粮食等农产品收购协议,收购稻谷和油菜籽60吨,小青瓜、生菜15吨。
此外,还联合好花红镇三都村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发动200余户群众订单种植有机大米“野香优莉丝”340余亩。预计2023年底,小龙村、吉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00万元。
好花红镇三都村种植基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蕊 摄)
“全镇共有16000亩粮田,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两个村的强强联合,带动镇里其他25个村共同发展,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张隆海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蕊
编辑 屠琪
二审 郎艳林
三审 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