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2、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3、那么,2016年什么时候入伏?我们可以计算出, 2016年哪一天是入伏?2016年入伏时间:7月17日; 2016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5、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6、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7、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8、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9、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10、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11、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12、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13、于是规定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14、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15、 2016年7月17日入伏,规律是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