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o”做事亿“mo”当......神秘“momo”们,到底是谁?_新动态

2023-05-25 22:00:0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你在“冲浪”的时候

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

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momo”名称


(资料图片)

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

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

让不少人感到费解

“momo”到底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

大隐隐于世

小隐隐于“mo”

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一开始,“momo”这个名字和头像只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自动生成的默认信息。就像很早之前的“佚名”一样,不是某个人的特定署名,而是一种网友们用来匿名、隐藏在群体之中的方式。

说白了,“momo”就和曾经流行过的“用户已注销”“江湖骗子”等id一样,只是一个通用的“马甲”罢了。

不少人对此感到费解:网名和头像,不是用来体现个人特点、与其他用户区分开来的吗?为什么都要用一样的搭配呢?

道理很简单:首先是“防搜”。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考古、“挖坟”“家访”越来越多地闯入个人空间,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少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冲浪足迹轻易被熟人发现。

“momo”谈取名原因

网络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模糊了我们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的界限。虽然个性化的网名也是一种匿名马甲,但是根据越来越厉害的算法推荐、过往的网络痕迹,个性化网名也会被熟悉的人推测认出身份,有时甚至会遭遇“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被其他用户攻击而不敢发言。

披上“马甲”,泯然众“mo”,有了集体掩护的身份,可以极大减轻社交压力,实现“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mo”的网络表达欲和分享欲。有网友称,“变成momo之后更敢踊跃发言了”,他们正是借助这个“外衣”追求更加“自由”的发言。即便发言不被认同也没关系,“你怎么知道我是哪个’momo‘?”

各种版本的“momo”头像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momo”大军,就像互联网诞生的一个又一个新梗,让不少年轻人跟风加入,这场集体行动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大家拥有着共同的一个身份——“momo”,就如同拥有了情感联结与群体归属。就像在公共空间里,戴着相同的面具,穿着批量复制的马甲,来一次集体数字狂欢,满足了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感和赛博朋克式的娱乐性。

“好巧,你也是momo。”

一“mo”做事亿“mo”当

除了好玩,“momo”大军的存在,也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

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看似千篇一律的momo背后各有各的精彩。在群体的掩护下,有可能出现谣言和更多不良发言,滋生网络社交的混乱。一名网友留言说:自从加入了momo大军,我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评论区发言了,“反正有别的momo替我背锅”。这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取名叫’momo‘的,恐怕都是键盘侠吧!”

一个“坏momo”,可能会“殃及池mo”,让集体承受骂名。“已注销”和“江湖骗子”就是前车之鉴,因为认为扰乱社区秩序的风险,已被部分平台制止。因此有人在momo的皮囊下狂欢,也有人不厌其烦,担心这会不会又变成“喷子”的温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集体面具不等于浑水摸鱼的自由,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尽管戴了一样的“头套”,但通过uid(用户身份证明)一样可以锁定具体的人。也就是说,加入momo大军可以逃开熟人,但是逃不开监管。如果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一样要承担法律后果。

前段时间,某艺人把造谣的网络用户告上了法庭,其中就有豆瓣用户“momo”。“momo大军”适度的狂欢可以理解,当“momo”们出了扰乱秩序的风险,平台也不会坐视不管,越界行为也会让“momo大军”如同“江湖骗子”一样原地消失。

不过,“momo”只是网络社交一时兴起的潮流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类似“马甲”被创造出来。根本之策是,多一些包容和理性,少一些戾气和过激的情绪,将网络社交规范普遍内化并遵守。从长远来看,在互联网空间,公域与私域如何共存、自由与规范的边界该怎样界定,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挑战。

“隐身”带来的安全感需要“momo”们共同来维护,我们永远要记得自由有边界,互联网发言要谨慎。

编辑|王月龙 杜恒峰 杜波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转载自央视网

【大盘探底回升,比赛又出悬念?安装每日经济新闻APP,见证冠军诞生!】周四,上证指数探底回升,险守3200点,CPO概念股涨幅居前。收盘,第一名“火老师”收益率65.52%,稳坐头把交椅,第二名“每经网友37629”收益率59.69%,第三名“牛气冲天”收益率58.73%。现在,前两名的差距缩小,“火老师”是否能继续保持领先成为冠军?周五收盘揭晓答案!下载安装每日经济新闻APP,学习高手交易技巧,见证冠军诞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