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郭俊娟
3月14日-15日,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薯杂粮体系联合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应邀组织专家在洛阳市伊川县开展“绿色杂粮产业链”产业发展座谈会和科技服务活动。
【资料图】
14日上午,洛阳市副市长韩治群到伊川县,陪同体系专家参观检查了正在建设中的伊川县富硒小米产业园,随后在伊川县行政中心会议室召开了“伊川县绿色杂粮产业链”产业发展座谈会。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团队、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王自力研究员以及团队成员秦家范副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李君霞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安阳试验站站长刘金荣研究员,以及来自伊川县农业农村局、伊川县农技服务中心的代表和小米加工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任占强主持。
任占强首先介绍了伊川县谷子、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近年来,伊川县委县政府依托富硒资源禀赋和种植基础,积极构建以“伊川小米、岭上硒薯”两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实施了以富硒谷子和富硒红薯为重点的“2+N”富硒产业体系。
刁现民在座谈会上强调,伊川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伊川小米”知名品牌,发展小米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要大力推广谷子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小米产量品质,推动小米种植效益提升,要健全完善小米产业链,扩大伊川小米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小米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王自力表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与伊川县人民政府是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关系,多年来,杂粮科研团队以甘薯、谷子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重点在伊川推广应用,把成果转化到伊川希望的田野上,写在伊川农民群众喜悦的笑脸上。
杂粮科研团队把“四好”(好吃、好看、好储、好价)红薯品种洛薯13生产经营权转让给伊川县乡村振兴公司使用,目前洛薯13全县种植面积占比50%以上。同时,针对伊川县有50万亩天然富硒带耕地,杂粮科研团队制订交发布了“伊川小米”“岭上硒薯”2项富硒生产技术规程,以此规范小米、红薯富硒生产。
王自力承诺,从加强伊川红薯产业的基础工作做起,2-3年让群众掌握甘薯健康种薯种苗的繁育技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专家服务团全程指导,采用“一棵苗一亩田脱毒薯繁育技术”,通过搭建立体技术服务体系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真正做到让广大群众有模板可借鉴、有示范可学习、有标准可参考,让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技术真正掌握在群众手里。
此次座谈会,与会专家重点围绕发展伊川绿色杂粮产业,坚持适应性种植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展开座谈。技术依托国家和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谷子产业方面重点以伊川县白沙、吕店、江左、葛寨为重点,建设谷子特色乡镇,其他乡镇以发展谷子特色村为主;红薯产业方面以鸦岭镇“岭上硒薯”富硒红薯为主,侧重特色发展。通过合理区域布局,推进甘薯、谷子等绿色杂粮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随后还重点确定了两个会议:4月上旬召开“第二届洛阳市小米品鉴会”及谷子产业发展论坛;3月底举办一场抢农时、助春耕现场培训观摩会。
下午省体系首席团队奔赴伊川县鸣皋镇下章屯村薯丰农民种植合作社、伊川县葛寨镇农家好食材红薯加工合作社、汝阳县内埠镇豫谷春香小米加工企业、宜阳县赵堡温庄、洛宁县景森农业公司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提醒甘薯育苗户,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温及安全措施,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冻害。
丰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少北说,今年河南省甘薯杂粮体系和县农技中心扶持合作社10万元资金,改善了红薯育苗大棚,育苗规模扩大了,今年共育红薯种薯15万斤,其中洛薯13占比80%,预计出苗1000万株,满足4000亩红薯种植需求。该村及附近村落主要种植甘薯品种为洛薯13,大约有2000亩,普遍认为洛薯13不仅好吃、好看,加工淀粉、粉条质量还好,大家都认可这个品种,愿意种,市场认可度也高。
豫谷春香小米公司是一家小米杂粮加工企业,公司流转土地3000亩,常年种植小麦+谷子,公司拥有日加工50吨小米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公司负责人说,今年种植谷子1500亩,其中春谷种植300亩,谷子基地地处天然富硒带,品种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的优质谷子品种洛谷6号、洛谷8号为主,优质的品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的小米口感细腻顺滑,米香浓,米油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王自力表示,省体系会在品种、技术上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创建甘薯、谷子高产高效攻关基地方面,王自力重点对伊川薯丰合作社、洛宁景森农业公司洛薯13高产攻关田提出高要求:高产攻关田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垄单行种植、膜下滴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组配技术,高产攻关田要重点突破“双万”(产量万斤,或通过加工亩效益万元)目标。